时间:2014-03-16
中国传媒大学充分利用学校专业特色优势,全力打造“网站+微博+微信+短信平台+手机报”的立体式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了信息服务体系的全面性、个性化、交互式推送,使新媒体信息服务体系成为新时期学校就业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助推器。即便是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教育也可以借助这样的资源优势。
1、“广泛撒网”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学校依托网络、微博、微信、短信、手机报五大平台的不同特点,精确定位,合理传播,既做到基础性、政策性信息的“广泛撒网”,又注重高品质、个性化信息的“重点培养”。校园网作为内容信息池,通过综合新闻、招聘信息、生涯规划、就业政策、通知公告等10个板块广泛提供就业信息;
2、“搭台唱戏”与融通互动相结合。通过建立有效的招聘需求信息传递机制,对不同渠道获得的就业信息进行筛选、归类;建立招聘信息自助发布平台,鼓励各级各类用人单位按系统流程自助发布招聘信息;利用校友资源和网络,挖掘有效需求信息。同时, 学校十分注重增强信息服务体系的互动性。
3、就业效率与服务质量相结合。通过建立健全就业信息采集发布管理办法,明确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维护的规范和程序;加大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力度,实现毕业生基础数据管理与维护、就业手续办理办公网络化、各类就业统计报表、数据反馈与专业预警等功能;完善“网站+微博+微信+短信平台+手机报”的全媒体信息服务体系。虽然在职研究生目前已经拥有稳定工作,但是如果想要有新的职业突破,可以借助于这样的平台。
此外,中国传媒大学还将就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学生培养结合起来,以“教师指导+学生团队”的模式,创作大量针对性强的原创内容。有不少板块的自采内容已经在学生中形成了一定影响力,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资源优势,为未来职业发展服务。
上一篇:同等学力申硕在哪儿报名?